1、秦始置。
(资料图)
2、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,或称御史中执法,秩千石。
3、汉哀帝废御史大夫,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,后历代相沿,唯官名时有变动: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,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;北魏亦曾改称中尉。
4、 南北朝,御史大夫时置时废、即令置大夫亦往往缺位。
5、故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官无疑。
6、隋置御史大夫,不置御史中丞,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。
7、唐朝、五代、宋均大夫与中丞并置,唯大夫极少除授,仍以中丞为长官。
8、 明朝废御史台、改设都察院,遂废。
9、 清朝,督抚常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,时以为副都御史可比前代御史中丞,故习称督抚为中丞。
10、御史中丞,秦官也,掌贰大夫。
11、汉因之。
12、御史大夫本有两丞,其一曰御史丞,一曰御史中丞,谓之中者,以其别在殿中,掌兰台秘书。
13、外督部刺史,内领侍御史,受公卿章奏,纠察百僚,休有光烈。
14、至成哀间,改大夫为大司空,而中丞更名御史长史,出外为台主。
15、光武复曰中丞,与尚书令、司隶校尉专席而坐,京师号曰三独坐。
16、献帝权置大夫,而中丞不省。
17、魏初罢大夫,改中丞名官正,复为台主,寻又改曰中丞。
18、晋宋之后并因之。
19、已上并见《汉官》及《齐职仪》。
20、后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云:后魏改中丞为中尉。
21、《五代史·百官志》云:北齐又改为中丞。
22、隋室讳中,省中丞,增持书御史之品以代之。
23、按:持书侍御史,本汉宣帝时路温舒上书,宜尚德缓刑,帝深采览焉。
24、季秋后请谳时,帝幸宣室斋居而决事,令侍御史二人持书,故曰持书侍御史。
25、后因别置,冠法冠,与符玺郎共平理廷尉奏事。
26、其后历代并置之。
27、至隋增品,代御史中丞之职。
28、唐朝初因之,贞观末省之。
29、唐初因之;贞观末省持书御史,又置中丞;龙朔二年改为司宪大夫,咸亨初复旧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上一篇:民调:因“密件门”被起诉后,特朗普仍在共和党候选人中领跑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亚太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